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管理 >> 中小学校长论坛 >> 浏览文章  
初中教学如何适应高中课程改革
时间:2010/8/11 15:31:36  来源:自贡市教育局  浏览:   字体:

 

初中教学如何适应高中课程改革

自贡市牛佛中学:江德华

初中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实行了好几年,今年全省将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如何实施好、落实好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将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教师、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场革命。

第一,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与过去不同,改革后的普通高中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新课改后授课将实行学分制。高中学生要达到144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分,选修学分也需达到28分。同时,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课程改革后,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要上的课程,这是新课改带来的最大变化。以往高中实行了几十年的“统一”课程表将结束其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将是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表,这样在一个班级甚至一所学校中,找到两张完全相同的课程表将很困难。学生因选修内容不同,上课时,也就会像高校一样出现“走班”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选择了不同的选修课,就意味着有可能选择了不同的未来。这种选择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就必然要求学生必须了解自己兴趣和特长所在,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第二,初中教学如何适应高中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

1、系统学习高、初中课程标准。认识初、高中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课改理念下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教学管理。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进一步的转化。

(1)、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形成基于模块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提高教学的技能和效率,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重视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开展有效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分数”是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尺度评价标准,改革中考中不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命题方向,真正关心学生“未来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给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向探究型教学转化。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化。为此,学校应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设施,增设一定学时的自主学习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特别是自己某些方面的一些特长,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集体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

(3)、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往往习惯根据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忽略冷落学生有创新意识但与教材观点不符的见解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4)、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将信息网络上的新知识新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5)、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不断创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向学生照搬课本知识,过多地依赖教材,而缺少自身创造力的发挥。当前广大教师队伍中,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人相对来说还比较少。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单纯凭积累的经验,教参成为唯一的参考书,很少想到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成教育观念陈旧僵化,教学工作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束缚,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分析不足,不断改进。

(6)、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近些年来,学生的社会实践几乎为零,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几乎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想读好书”。或者就是读书无用,只要孩子“健康”长大,用钱多少都无所谓,一门心思就想到: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对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白丢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设一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不断增强学生动手与动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与高中课程改革相联系。

3、增大经费投入,培训师资队伍。目前教师队伍中,比较全面发展的人很少,几乎都成了“专科”教师,成了书本教师、理论教师了,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或者探究发现中难免会很吃力。为此,学校应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使教师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既有渊博的理论修为,又是实践探索的带头人,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4、改变教师评价标准,用发展的观点评价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隐形”的特性,学生的发展也许并不能在短期内见成效,学生将来的发展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而改变一生。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考试来评价教师的业绩,以升学分数或人数来论英雄。而应该更加关注他的过程管理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和诱导,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略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