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深化改革 >> 学习园地 >> 浏览文章  
朱世宏厅长在全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4/6/30 9:32:55  来源:市教育局综改办  浏览:   字体:

 

尊敬的彦蓉副省长,同志们:

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进教育改革的坚定决心。彦蓉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就教育综合改革做一简要汇报。

一、清醒认识面临形势,切实增强改革意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同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等重点领域求得突破。这些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部署和最新要求,为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增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省教育坚持改革发展主题,改革与发展并重并举,建成了全国第四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一是公共教育保障体制初步形成。“三个优先”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公共教育财政制度进一步健全,2012年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8.5%(占GDP的4.53%)。教师管理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础教育“以县为主”,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高等教育“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教育法制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迈上均衡发展轨道;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已占据高中阶段和高教体系的半壁河山;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学生的教育资助体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的教育保障更加健全;教育信息化加速推进,86.5%的中小学接入宽带网络。三是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产学研协同育人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值达全省同类产值的29%。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公办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四是重点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以6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实施“八大提升计划”、“九项重点工程”和“十项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其中藏区“9+3”免费教育和成都全域教育均衡发展等重大改革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特别是去年来,根据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及《推进方案》,进一步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各高校也结合实际,找准瓶颈和关键点,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推进方案。五是教育改革推进机制逐步健全。我厅今年2月成立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10个专项改革小组,负责统筹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下发《厅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建立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各市(州)教育局和高校也建立完善了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参与、各方协同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这些,都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一些瓶颈性问题正逐步显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必须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市场(社会)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定位问题,必须破解教育若干领域重大体制问题,必须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奋力攻坚,深化改革,四川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标才能成功实现。

二、准确把握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根据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我厅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2020年)》,是在彦蓉副省长亲自关心指导下,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精心设计形成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是未来几年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纲要和行动指南。全省教育系统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坚持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不断开创新时期全省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基本取向贯穿始终。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启动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高雅艺术活动常态化开展。积极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探索技能人才系统培养途径,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衔接培养制度,深入推进藏区、彝区和连片贫困地区“9+3”免费教育。

(二)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坚持追求教育公平,把促进教育均衡目标贯穿始终。全面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的常态化机制,促进职务职称、薪酬待遇向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倾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评估认定,督促县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机制,缩小校际差距,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薄弱学校辐射。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支持办好一批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启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探索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受教育的统筹保障机制。

(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公平多元选才,把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贯穿始终。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探索招考相对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办法,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毕业升学办法。完善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程序及其办法。科学设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内容,增强考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积极稳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普通高校以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服务社会,把激发办学活力核心要义贯穿始终。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促进高校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建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制度,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或多方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支持民办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办好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来川留学教育。

(五)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管办评分离,把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理念贯穿始终。健全教育发展“三个优先”和教育投入“三个增长”保障机制,完善并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分项分担责任及政府为主、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健全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按照“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原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教育督导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参与教育监测评估制度。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深化校务公开,加强“三重一大”决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现代学校管理。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快大学章程建设,开展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和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委派制试点。

三、突出改革重点难点,抓好改革破题开局

改革头绪多、难度大,破好题、开好局至关重要。我厅制发的《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及其《推进方案》,将今年推进的改革任务分解为五个方面36项,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在全面推进这些改革的同时,今年,我们要以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制度机制改革。

(一)着力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努力推进区域教育基本均衡。重点要建立健全8项制度和机制: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扶弱保底”教育投入保障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校长教师“县管校用”制度、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激励机制、优质教学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特殊群体教育扶贫助弱机制。全面落实6项举措:一是启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用好每年中央和省20亿左右专项资金,按时完成年度基本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采购。二是完善教师管理交流措施。推进“县管校用”制度改革,完善校长教师城乡交流激励机制,今年要确保教师轮岗交流比例达到5%-10%,并启动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1600套。三是以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教育信息化“3211”建设计划,远程交互式网络课堂今年先行辐射到民族地区180所学校,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省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四是多措并举破解择校难题。完善小学升初中办法,适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并达到50%以上;推行课程、师资、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共享和联合办学;完成年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评估认定。五是全面保障公平受教育机会。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今年起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生作业本费,将“两免一补”扩大为“三免一补”;免除45万家庭困难普高学生学费,减免38万家庭困难及民族地区在园幼儿保教费。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升学考试政策。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力争3年内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六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综合评价体系。

(二)着力改革统一高考制度,努力畅通公平多元选才途径。以改革统一高考为突破口,根除“应试教育”弊端:一是加快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五个配套“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今年秋季向社会公布。二是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试点。扩大高职单招院校所数和招生规模,试行高职单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查方式,在面向中职毕业生的部分对口类招生专业实行专业技能考试;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三是进一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逐步把考试评价结果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入学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营造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着力改革产学研合作机制,努力提升服务社会贡献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强化“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理念,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意见》,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探索为区域创新服务及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模式。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高校在区域自主创新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是创新高校科技体制,构建推动高校主动融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健全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三是完善产教合作培养模式,建立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制度、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制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四是加强产学研政策协同,完善政策和立法。

四、完善推进工作机制,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举措能否落实到位、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统一思想是前提,完善机制是保证,责任落实是关键。

一要迅速统一思想。全省教育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改革创新的视角、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发展,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认真做好改革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积极探索改革的新经验、新做法,努力形成人人思考改革、人人拥护改革、人人参与改革试验、人人分享改革成果的社会氛围。

二要完善推进机制。各市(州)教育局、各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改革有人抓、经费有保障、工作能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省和地方联动推进重大教育改革机制,确保顶层设计与基层一线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和风险评估机制,发挥各级教育咨询委、学会协会作用,降低改革风险;建立健全宣传和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宣传进展情况和改革成效,营造利于改革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改革督查督导机制,动态掌握实施情况,施行考评奖励。

三要狠抓责任落实。各地各校要根据我厅《指导意见》和《重点事项安排》及其《推进方案》,结合各自实际,理清改革思路,确立改革主攻方向,精心设计实施方案,明确实施目标、任务要求、主要举措和责任人,科学确定进度要求和考核指标,切实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在改革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分析新情况和新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改革进程中人与事的关系,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在改革发展中增进人民教育福祉,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投身教育改革,为推进全省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现代化、为推进四川“两个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