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教体要闻 >> 浏览文章  
继承先辈教育思想传承美德育新人———“张伯苓教育思想在蜀光”研讨会发言摘登
时间:2007/10/12 11:32:44  来源:自贡日报  浏览:   字体:

继承先辈教育思想传承美德育新人

———“张伯苓教育思想在蜀光”研讨会发言摘登

 
  南开校友总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上世纪初,中国近现代教育先驱张伯苓痛心国家衰败,深感只有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才能拯救国家,教育救国信念促使他克服重重困难越洋跋涉,到美国、日本考察先进教育模式和办学理念,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并于1938年接办自贡蜀光中学。他遴选南开最优秀的管理人员、教师和毕业生参与蜀光中学的管理和教学。
  南开系列学校的出现,不仅在办学模式上是一个创新,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一股生气,而且在办学理念上形成独有的风格和特色,这就是以“公能”校训为核心的教育指导方针,努力培养青年“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念,训练青年“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为祖国、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能力。这与当前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是科学的、前瞻的。
  蜀光中学校长王小龙:蜀光因张伯苓先生接办而兴,因融入南开教育而盛。张伯苓接办蜀光,是在日寇大举侵略、狂轰滥炸我国,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都共同意识到要救国强国,必须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因此,张伯苓先生在接办蜀光之初,从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到校训、校歌、校旗,从学校修建、设备仪器配置到师生管理、课程设置,均按统一要求严格管理,完全按照南开的办学模式进行。在接办的10多年时间里,学校享誉省内外,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巴蜀名校。
  建国后,蜀光师生恪守“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的校训,秉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严谨治学,辛勤耕耘,为各级高校输送了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培养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各类人才,2002年成为川南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学校荣获全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综合排名第一名,有效地巩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
  100多年前,张伯苓先生作为实习水兵,目睹了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又亲历了“国帜一日三易”的屈辱场面,他感悟到要救国强国,一定要培养有“公能”精神的人。如今,虽然沧桑岁月已渐渐远去,但要使中国人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人才培养上仍然要坚持“公能”精神。
  北京大学哲学系原主任、学部委员、人学研究会会长黄楠森:张伯苓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虽然他生活和活动于20世纪上半叶的旧中国,但其思想和实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继承他留给我们的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加以发扬光大,是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蜀光中学的师生和校友们,作为南开系列学校中的一员的蜀光人,一直沐浴在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之下,更加责无旁贷。
  南开系列学校从胚胎到创建、兴盛、被毁、再创建的过程,几乎是张伯苓的全部生活,但是他没有单纯地从事实践,而是以当时的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在张伯苓丰富的教育思想中,被作为南开系列学校校训的公能思想,受到全体师生和教育界的重视。“允公允能”即为“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允能,就是要做到最能,能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才能。”“日新月异,就是每个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蜀光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中国私人办学绵延2000多年以来,最有成效莫过于两个人,一是孔夫子,一是张伯苓。张伯苓自天津卫严氏私塾讲学始,奋斗终生,创业私立南开5校,实为“万世师表,丘后一人。”1938年接办蜀光中学,由真诚的教育家、开明的企业家、进步的盐政改革家三者联合办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私人办学的一个成功典范。真诚的教育家,就是诚如张伯苓那样,一个至纯至粹的教育救国伟人;开明的企业家,就是自流井盐商中既具有爱国爱乡思想,又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时代的儒商;盐政改革家就是曾任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江南六省盐务特派员,一位民国盐务举足轻重的人物缪秋杰,毅然拨资作为南开接办蜀光的建设启动资金,成为蜀光出生的“及时雨”。
  当年蜀光惟一的“婆婆”就是“校董会”,学校办学体制就是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领导”并不“统管”,校董会只管经济,学校由校长自主办学,校董与校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次,张伯苓不开“学店”。在当年,别的学校生财之道诸如收取扩招、择校费、提高学杂费、增收补课费等等,而张伯苓办学主要依靠校董会从正常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办学,只办育人的“学堂”,而不开赚钱的“学店”。
  张伯苓抛弃尘世纷扰的一切私欲杂念,“不为利诱,不为官惑,不惜身殉”,披荆斩棘,创办南开,已经是南开小学、中学、女中、大学这一系列学校的“大校长”,仍然领取20多年前教私塾时的120元津贴,低于南开大学教授180元的工资,直到他75岁在天津辞世,也是家无长物,身边只留下6.9元钱。我们可以毫不愧色地说,“教书匠”的极致,就是大教育家;“孩子王”的永恒,就是世代师表。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宋璞:张伯苓优于其他办学者的一个重要地方,在于他科学教育的理念和终身为教育而奋斗的勇毅精神。张伯苓先后创办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创立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然后接办自贡蜀光中学。他的一生,一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一直都在办学,一生身兼多个学校校长,尤其是在最艰难、最困顿、最落魄的时候,他也丝毫没有动摇教育救国的理想,丝毫没有削减对教育的痴迷。
  正是因为张伯苓一贯以来坚持开放办学和实施自己的教育思想,广泛宣传南开精神培养尽可能多的救国力量,他接办了蜀光中学。接办蜀光,就是张伯苓对后方青年施以良好教育,“使人人都有抗敌情绪,卫国能力”,实施教育救国思想,增加抗日力量。所以说,张伯苓教育思想在蜀光,就是张伯苓在蜀中大地上推广南开精神,实施教育救国的一次成功范例。其次是科学教育的思想和科学育人的思想。张伯苓强调培养学生的大公胸怀,充实学生的基本智能,加强学生的体魄锻炼。同时,张伯苓接办蜀光,仍然秉承他专心办教育的信念。他身兼多所学校校长,公务繁忙,但仍然不辞辛劳,殚精竭虑,一心为学校谋发展。
  作为南开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应当进一步思考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合作方式,传承“公能”思想,发扬南开精神,做国家各种学段教育的示范。
  四川理工学院原教育学院报主编、主任编辑卢从义:1938年,张伯苓接办的蜀光所组建的首届校董会,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校董会,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强、学历高、社会威望高的校董会。成立于抗战初期,诞生在西南井盐生产基地的蜀光校董会,由教育家、企业家、盐政改革家走到一起组成的联合体,其经济势力、文化层次、教育实践等诸多方面,都可以说是当年一般学校难以比拟的。
  蜀光中学三方人士联合办学一经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办学体制——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随即实施。从本质意义上看彰显其教育特色,一是自主办学,二是掌校人掌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的人事任免权,三是有一支精简、高效、得力的教职人员队伍。
  由著名教育家、开明企业家、进步盐政改革家联合所办的蜀光中学,是真正意义的“兴民德、开民智、鼓民力”的学堂。
  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党委书记潘天佑:“沱江之滨,釜溪之津。巍巍我蜀光精神。”蜀光中学加入南开这个大家庭以来,始终遵循“尽心为公,努力增能”的办学宗旨,取得丰硕成果,以蜀光的特色丰富着南开精神。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南开校训是张伯苓在1934年南开学校创办30周年之际正式公布的,表述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其核心为“公”与“能”,即被称为“公能”校训。“允公允能”是南开的办学态度与宗旨,“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的状态与方向。
  “公能”校训具有现代适宜性。先进的理论最根本的一个特征在于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南开系列学校的兴旺与成就,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印证了南开办学理念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公能”校训作为南开教育的核心理念,经历了百年积淀,具有赋予学校长久创造力的精神力量,于现在的南开学校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修身明德,符合社会主义教育观;二是文武兼备,符合社会主义人才观;三是矫病知耻,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