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一个创造“奇迹”的乡村教师
时间:2011/9/15 17:40:32  来源:自贡日报  浏览:   字体:

   

一个创造“奇迹”的乡村教师

——记四川省特级教师朱云刚

    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凭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实现了从村小教师的忙碌执教到走进北京 “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进行成果交流的跨越。他,就是牛佛小学教师——朱云刚。

  真情挚爱  他把学生当儿女

    1982年的秋天,从泸州师范毕业的朱云刚分配到大安牛佛镇永新乡村小学任教。学校条件的艰苦、农村孩子读书的艰辛让朱云刚深感肩上的责任,他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冬去春来,朱云刚利用放学和周末的时间,翻山越岭走访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以自己对学生无比的关爱和对工作执着的追求,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信赖、尊敬,与孩子们建立了父子般的感情,真情挚爱,许多感人的故事在学生、同事和村民中流传。

    有一年,班上有个叫小伦的孩子不幸患上血癌,昂贵的医药费使本身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朱云刚一边四处奔走为小伦募捐医药费,一边把自己当时每个月仅40元的工资全交给了小伦父母用于孩子治病。每天下午放学后,朱云刚步行几公里去看望小伦,带去礼物和安慰。小伦去世前夕流着眼泪,依依不舍地望着老师,泪水模糊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朱云刚一直守在病床前直到小伦闭上双眼。之后,朱云刚还为小伦料理后事,主持了葬礼。

    有一次,朱云刚新接手的5年级1班学生小俊长期不守纪律也不做作业,成绩特别差。刚开校不久,小俊就连续两次打同学,并扬言打死同学后他跳楼自杀。朱云刚得知后,把小俊带回自己的家,耐心疏导,同时及时与家长和学校领导取得联系,为孩子创造一个正面关爱和引导的好环境。从此,朱云刚密切地关注小俊心理变化,悉心鼓励和辅导他的学习,并让他担任体育委员。一学期下来,小俊各方面进步都很大,期末检测没想到进入了优生行列。

    贫困女生周洁,因父母离婚跟着年迈残疾的爷爷生活,家里困难连买医疗保险的钱都没有。朱云刚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掏钱为她交了保险费。

    朱云刚的课余闲暇、双休日和假期几乎是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他无偿为学困生辅导功课,用青春和热血,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难怪学生在作文和书信中说:朱老师亲切得就像他们的爸爸。

  教书育人  潜心科研创奇迹

    当“四川省农村骨干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自贡市名教师”、大安区 “十佳道德模范”、自贡市“敬业奉献模范”和“四川省阳光教师”这些荣誉称号都来眷顾朱云刚时,朱云刚痴心不改,仍然沿着“关爱—奉献—提升”这样的轨迹去追求。一个一个让同行佩服的教学奇迹在诉说着他的传奇。

    2007年,朱云刚新接手了一个特差班(各项指标全镇倒数第一),可是,通过他两年的努力,学生毕业统考成绩合格率为100%,平均分、优生提高率居全镇第一。

    2008年,朱云刚所教五年级一个班的特困生李益,从小因患脑膜炎而智力低下,当时检测成绩只有三四十分,习作不到一百字。朱云刚接手辅导一年,李益成绩突飞猛进,竟然跨入了优生行列。

    由经验总结到教改探索,朱云刚走着跟其他教师成长同样的路。不一样的是,朱云刚所在学校地处偏僻乡村,学校教学设施匮乏,课改推行举步维艰。但朱云刚硬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习得的先进理念,潜心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许多可以彰显的研究成果。单是去年一年,他的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导式”有效策略与方式》获教育部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课题研究论文《“双主,三导”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与方式探析》获省教育厅第十一届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并由《四川教育》刊发。去年4月,朱老师作为全省3名优秀乡村教师代表之一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西部教育研讨会”,并作了题为《高端培训,助我成长》的专题成果交流,受到领导、专家和与会教师们的高度评价。

  无怨无悔  扎根乡村育新人

    不仅如此,朱云刚经常通过听课、评议、讨论、交流、示范等形式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成长。上示范性研讨课,进行专题交流讲座,朱云刚从来都是满腔热情,孜孜不倦。

    一路走来,伴随朱云刚教育人生的是荣誉和成绩,但他没有陶醉,相反,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教育的信心。他说“我现在离退休还有7年时间,在这有限的7年里,我会继续扎根农村,一如既往地教好书、育好人,为家乡培育人才。

    话,无须惊天动地,但却能让人分辩出这位教苑精英无怨无悔、奉献自己一生精力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