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富顺二中才子沃土英杰摇篮 促学生和谐发展
时间:2010/6/25 16:27:09  来源:自贡日报 自贡晚报  浏览:   字体:

才子沃土  英杰摇篮

——记前进中的富顺二中(上)

□ 卢健全 陈仲涵 刘洪 王德银 袁林 本报记者 林琳

    悠悠沱江深情地拥抱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里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这里曾因民风重教好文而人才辈出,这里就是被称作“才子之乡”的千年古县——富顺。

    富顺城北“揽三山烟水之胜”的十字岭上,镶嵌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她东临沱江,北枕丁海,吸山川之精华,纳日月之灵气,经世纪沧桑,育中天栋梁。她就是名扬四川的学府——“百年名校”富顺二中。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富顺二中建校至今已历经107年风雨,她从一个建校初仅占地28亩的书院式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占地169亩、拥有全省一流教学设施的现代化中学。校园内巨樟挺立,黄桷飘香,楼亭掩映,花木扶疏。“东坡林”的鸟语与运动场的呐喊遥相呼应,十字岭的晨曦与“寻梦湖”的金柳相映生辉。古典与现代交融,自然与人文统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呈现在眼前的富顺二中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无论是谁,只要你走进富顺二中校园,在为她幽雅的读书环境惊喜的同时,无不被她辉煌的办学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

    革命英杰摇篮  富顺才子沃土

    十字岭有英雄之气,富二中有爱国之魂。富顺建党第一人陈泽煌在此传播真理,北伐名将许祖熊在此追求真知;抗日英雄张曼伯在此上下求索,黄花岗烈士曾直凯在此百炼成钢;“抗美援朝”的巾帼英雄魏亚伦从这里出征,“自卫还击”的一等功臣黄南翼在这里入伍;陈刚、曾德林在此坚定信仰,甘道明、甘宇平在此求学成长……

    十字岭有一片文学的天空,富二中是一块才子的沃土。李宗吾冷眼观世界有《厚黑学》传世,周问渔(白渔)文坛勤笔耕有《战争的碑文》扬名;张新泉在此仰望《星星》,郭敬明在此孕育《幻城》;伍松乔在此《随遇而乐》,张圣林在此《自由飞翔》;周开岳在此聆听《蛙鼓》,陈立宗在此遥望《远山》;“青春潮文学社”永远年轻,《西湖碧荷》总是文采飞扬……

    十字岭钟灵毓秀,富二中人杰地灵。音乐家黎英海在此聆听天籁而顿悟,美术家钱来忠在此涂抹五彩而扬帆;“金马奖”得主张英在此初学演戏,“金话筒”新秀游媛媛在此始练播音;钟声、万天霞从这里驶向未名湖,陈汉、王正元从这里飞往清华园;陈恩桃爱心无限感动上海,卓敏自强不息感动四川……无数艺术家企业家在这里放飞梦想,无数专家学者在这里历练人生。富二中桃李芳菲,十字岭山花烂漫。

    跨越历史时空   众多闪光荣誉

    从1958年受国务院表彰到1980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从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富顺二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艺体教育结硕果。学校高中男篮在自贡九年(2002——2010)拿第一,在四川三次(2007——2009)获冠军;2006年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高2007级学生饶闻宇男子单打、双打夺冠,2008、2009年四川省中学生羽毛球赛学校羽毛球队初中男、女团体称雄(其中2009年共获8枚金牌,全省第一)。青年歌手熊文萍唱响川音,高2010级周梦兰世界华人艺术节大赛夺魁……

    科创竞赛传捷报。2008年高2009级学生王世权获省“中科生物英才奖”第一名,2009年初2011级学生张贤依再获全省科创大赛一等奖,2008级学生黄杉获全国数学联赛国家级一等奖(川南片区唯一),高2010级杨璇于2008年获全国语文报杯作文大赛全国特等奖(四川赛区唯一)。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联赛获奖人数及等级在自贡领先。

    除此之外,富顺二中还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全省五所,全市唯一)、“全国校园环境项目管理优秀学校”(全市唯一)、“四川省首批环境教育基地”(全省唯一),共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50余项。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6月9日)

 

根深叶茂 和谐发展

——记前进中的富顺二中(下)

□ 卢健全 陈仲涵 刘洪 王德银 袁林 本报记者 林琳

    走进富顺二中,在庄严雄伟的“崇学明楼”上仰观苍穹,在生机勃发的“奋飞广场”上漫步沉思,在参天古木下驻足,在苍苍紫藤前寻觅,看到那屈曲盘旋的虬龙似的树根,以及旁边那块刻着“百折不挠”字样的巨石,心中豁然开朗:这不就是富顺二中不断前进的答案吗?

     “参天以形”必“繁茂于根”。细细品读这株“大树”的百年历史,正是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新成才”的办学思想和悠久办学传统的基础上,立足现实远瞻未来,深入思考大胆改革,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取得巨大的办学成就。

    先进的办学理念

    “教育要与时俱进。”卢健全校长凭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提出:办智慧型学校,做智慧型教师,育智慧型人才。

    这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中等教育的最佳选择,也是走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胶着的困境的必由之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这是“智慧型”的要素;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这是“智慧型”的核心;适应与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身共同的需要。

    在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富顺二中这部古老的传奇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独特的育人模式

    在不断探索中,富顺二中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育人模式,即以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发展教育——三育相互整合的素质教育模式。它以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变传统的“桌席制”为“自助餐”,改革课程设置,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学好必修课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其他课程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如当今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稳居榜首的郭敬明,当年在二中就读时理科名列前茅,在老师指导下发明制作的《奇异的环》曾获2000年四川省科创大赛一等奖;同时他又酷爱文学,是学校“青春潮”文学社的骨干和校报编辑,先后于2001、2002年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雄厚的师资力量

    “百年名校”富顺二中,有一支结构稳定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拥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四川省优秀校长1人,省劳动模范2人、省优秀教师7人、特级教师9人,自贡市名校长2人、名教师13人,自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市劳动模范2人、市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52人、市县拔尖人才12人。有高级教师152人,有80名教师研究生毕业或结业,其中有不少教师是文理兼修。

    精细的学校管理

    “管理出质量,细节见精神。”这是卢健全校长经常对班子成员和老师们强调的重要理念。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设立值日领导组,建立健全层级清晰的管理网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管理程序;落实年级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总负责,由年级聘任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教职工半封闭管理,规范上下班时间;清理外出租房的学生回校,实行住校生全封闭管理,走读生半封闭管理等。

    成功的教育科研

    富顺二中教育科研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学校率先在自贡市成立教科室,专门负责引领全校深化教学思想转变,加强教学深层次管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由特级教师潘泽彬领衔的省级教研课题《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获2005年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语文特级教师卢健全、陈仲涵领衔的国家级课题《作文要素分析及课堂教学策略》已经结题。市名教师、副校长钟晓河领衔的《校园网的网络学习策略研究》等省市级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化学实验教师张健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永恒的人文关怀

    富二中在严格规范师生行为的力度方面在全市是有名的,但以人为本,教人向善,助人成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才是富二中的主旋律。二中人为挽救生命可以全力以赴,为支援灾区乐于慷慨解囊。仅为患重病学生孔晓梅募集的捐款就超过7万元,汶川大地震二中师生现场捐款超过14万元。

    “巍巍学府屹立在沱江之滨,经历了光辉岁月,培育出一代代优秀公民……”雄壮的校歌敲击着每一个富二中学子的心房,这是富二中人共同的心声。如今,一代代英才在这座求知的圣殿里插上翅膀飞向蓝天,富顺二中依然在默默耕耘,深情凝望,稳步发展!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6月10日)

 

根深叶茂 和谐发展

——记发展中的富顺二中(上篇)

□  刘洪 记者 缪静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等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校,困扰着教育界。

    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富顺二中人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新成才”的办学思想和百余年悠久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鲜明地提出:办智慧型学校,做智慧型教师,育智慧型人才。该校校长卢健全认为:“这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中等教育的最佳选择,也是走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胶着困境的必由之路。”

    正是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富顺二中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独特的育人模式

    经过不断的探索,富顺二中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育人模式:即以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发展教育——三育相互整合的素质教育模式,它以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变传统的“桌席制”为“自助餐”,改革课程设置,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学好必修课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其他课程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今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稳居榜首的郭敬明在该校就读时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理科名列前茅,在老师指导下发明制作的《奇异的环》曾获2000年四川省科创大赛一等奖;同时他又酷爱文学,是学校“青春潮”文学社的骨干和校报编辑,先后于2001年、2002年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雄厚的师资力量

    一支结构稳定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能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富顺二中拥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四川省优秀校长1人,省劳动模范2人、省优秀教师7人、特级教师9人……同时,学校狠抓“继续教育工程”、“青年教师工程”、“学校名师工程”,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精湛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学校各个方面发挥着中坚作用。

    精细的学校管理

    “管理出质量,细节见精神。”这是卢健全经常对班子成员和老师们强调的重要理念。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值日领导组,建立健全层级清晰的管理网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管理程序;落实年级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总负责,由年级聘任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教职工半封闭管理,规范上下班时间;清理外出租房的学生回校,实行住校生全封闭管理,走读生半封闭管理等。此外,如德育、课堂教学、考试、后勤等均有具体的管理要求。正是这些细化管理制度,使得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运转高效有力。

    成功的教育科研

    富顺二中教育科研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学校最先在自贡成立教科室,专门负责引领全校深化教学思想转变,加强教学深层次管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由特级教师潘泽彬领衔的省级教研课题《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获2005年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成果填补了自贡教育的空白。教师论文、教具、课件制作频频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奖……

    如今,各教研组备课组狠抓校本培训,每周有优质课,每月两次集体备课;每学期三次专业培训,一次经验交流。教育科研不仅让学校收获许多荣誉,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极为宽广而精彩的舞台,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而持久地发展后劲。

    永恒的人文关怀

    一个只追求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的学校,也许能赢得暂时的发展,但它还不能激发人内心的真正动力,因而,这些并不是富顺二中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教人向善,助人成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才是富顺二中的主旋律。

    富顺二中人为挽救生命全力以赴,为支援灾区慷慨解囊。仅为患重病学生孔晓梅募集的捐款就超过七万元,汶川大地震后,二中师生现场捐款超过十四万元。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爱心和责任感在学生身上得到了传递和延续。

    “巍巍学府,屹立在沱江之滨,经历了光辉岁月,培育出一代代优秀公民……”雄壮的校歌敲击着每一个二中学子的心房,这是二中人共同的心声。如今,一代代英才在这座求知的圣殿里插上翅膀飞向蓝天,富顺二中依然在默默耕耘,深情凝望,稳步发展!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6月9日)

 

一张科技教育管理网 提升办学特色

——富顺二中科技教育活动助推素质教育

□  记者 缪静

    在富顺二中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铺设着这样一个特别的管理网络:由“学生科学俱乐部”和“地球村”组成的“主体系统”,被由“年级组”和“教研组”组成的“协调系统”和“辅导系统”紧紧围绕,班级任课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合力为“科学俱乐部会员”、“地球村村民”的科技求索提供智力支持。

    这是该校组成的从校长室到教科室再到科技辅导员的三级科技教育活动的管理网络,使学校科技教育顺利实施有了组织保障。

    从2005年开始,学校将每年的3月和11月分别定为“科技活动月”和“学生科学论坛”活动月。期间所举行的一系列科技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还带来了科技创作竞赛频传捷报的惊喜。科技教育作为实践和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富顺二中已经成为一大办学特色。

    ●强化科技教育意识  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强烈的科技教育意识,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近年来,富顺二中先后聘请了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师大、西南大学等高校数名教授来校对师生做科普讲座和培训指导,强化了教职员工的教育意识,转变了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教师们纷纷认识到“科技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为此,学校把科技特色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两大目标之一,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目标之中,形成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教育的定位,即“立足全体,突出科学素养的培养;立足参赛,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抓实各项措施  保障科技教育发展

    “要将科技教育活动打造成办学特色,必须做到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校长卢健全谈道,每年3月的“科技活动月”,通过集中开展或启动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将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推向高潮,还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各种科技活动在3月份后得以延续。

    为了认真组织和开展好这些活动,学校从制度、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措施,一张涵盖决策层、组织层和实施层的严密网络,为科技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从场地安排、购置活动器材及科技活动时间等,均作出具体安排。“为了保证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还在校外有关单位和机构聘请了一支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卢健全说。

    ●增强课程意识  科技教育纳入课程建设

    怎样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中体现科技教育精神?富顺二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将科技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除讲解和传授科学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关注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技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成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

    与此同时,学校还确立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将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多角度全方位地张扬个性,发展特长,科技教育实现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截至目前,该校共有校本课程20多门,研究性学习课题先后实施100多个,收效良好。

    ●科创竞赛传捷报  学科竞赛创佳绩

    近年来,该校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一定成效,省级教科研课题《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获2005年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此项成果填补了自贡教育的空白。2008年高2009级学生王世权获省“中科生物英才奖”第一名,2009年初2011级学生张贤依再获全省科创大赛一等奖, 2008级学生黄杉获全国数学联赛国家级一等奖(川南片区唯一),高2010级杨璇于2008年获全国语文报杯作文大赛全国特等奖(四川赛区唯一)。

    富顺二中因在科技教育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办学特色突出,还被省科协推荐为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科教节目拍摄学校,去年7月,《植物也要睡觉吗》、《豆花变形记》、《玩转恐龙馆》和《奇特的花灯》在央视播出。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