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
旭川中学与高端结缘开拓办学渠道 育时代新人
与高端结缘 推进素质教育出实招——记开拓进取中的旭川中学□ 黄明鑫 本报记者 林琳 “正确认识学生,充分发现学生,科学发展学生,是旭川七十多年来成功的办学理念,更是旭川中学突出鲜明的教育特色。”校长李卫东说,本着“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的教育追求,以实施贡井区委“文化兴区”发展战略为契机,按照“调整机制,激发活力;扩大规模,发展特色;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九年三步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优势、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向“创一流、创名牌”学校目标迈进。 “借船出海” 打造区域教育新品牌 “异地同堂,享受与成都七中学生同时同步的优质教育,这对于我这种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高2012级2班学生卢钰豪这样说。 2009年秋季,成都七中优质资源进驻旭川中学,该校实现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借船出海”,建立起快速发展的通道,表明了旭川人新一轮教育改革“突围”的勇气和信心。 走近名师、异地同堂、超前学习、课堂容量大、交流互动强、目标多元、双师辅导……这是6月1日,记者在旭川中学3个直播班课堂的强烈感受。 该直播教学,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将成都七中本部课堂教学的图像、声音、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材料同一时间呈现给旭川中学学生,与成都七中学生一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时参与成都七中的教学活动,并与七中教师进行实时双向交流。 学习主动、交流互动、多元活动三个特点凸显直播教学明显优势。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的“四同时”教学模式,两校一线优秀骨干授课教师,把关教师,技术教师等四位教师共同协作完成“四位一体”教学组织模式,确保了每位学生接受成都七中原汁原味的教育资源。 “少投入、低成本、高回报”的功效,已经呈现出教师发展、学生成才、家长满意和学校形象提升的“四赢”局面。今年5月,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春到直播班调研时认为,该校找准了自己的历史方位,与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融合,找到了一条“借船出海”、打造旭川教育品牌的崭新发展路径。 “四节两社” 激发学生潜能强素质 旭川中学秉持“躬行修德,展长育能”的校训,特别注重学生人格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以及潜能激发,学校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外语特长教育特色突出,“四节两社”活动蓬勃开展,为学生搭建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宽阔平台。 科技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科学考察等活动启迪智慧、开发思维。英语节———英语沙龙、英语竞赛、英语趣味活动等,吸引学生进入快乐的英语世界。艺术节———让学生们尽情展示艺术才能及特长,挥洒激情。体育节———青春的激情在这里释放,强健的体魄在这里奠基;今年,该校男子足球队将代表自贡市出征省运会青少年乙组比赛,并有8 名队员被省足管中心选中参加集训。 “雏凤”文学社与“天云”书画社,积极邀请市内专家到校讲座,为文学、书画爱好者提供指导。特别是“雏凤”文学社,自1999 年成立以来,就建立了编辑部、活动部、宣传部,组建了“写手团”。文学社每周开展活动,每期60 页300 本的刊物《雏凤》已经出刊50 期,结集出刊了《浅草诗集》;社员常年在各级文学刊物发表稿件,并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2005 年,“雏凤”文学社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百家”称号;2006年,还在全国优秀文学社评比中荣获金奖。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6月3日)
开拓办学渠道 育时代新人 □ 记者 陈莉媛
位于天池山麓的自贡旭川中学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要追溯到公元1818年的旭川书院。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校园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教育汇成了一股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力量。“要正确认识学生,充分发现学生,科学发展学生,做有良心的教育。”在校长李卫东的谈话中,谈得最多的是学生人格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也一语道破了“躬行修德、展长育能”校训含义。 “借船出海” 共享优质资源 在高一(1)班的课堂上,学生们凭借多媒体设备与成都七中学生同步即时听课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是旭川中学从去年秋季入学起,在我市独家开展的成都七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将成都七中本部课堂教学的图像、声音、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材料同一时间呈现在远端课堂上,使旭川中学学生,与成都七中学生一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一节直播课的教学信息量特别大,使我们学到的知识非常广。”直播班学生练羽说,“通过在直播班近一年的学习,感受最深的是直播班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享受到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没直播课时,学校老师还会针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辅导,非常有益。” 网络直播班的开办给学校老师提出了更大地挑战,学校为三个直播班的教学共配备了15名辅导教师。高一(2)班的物理老师郑应秋用三个“更多”进行了总结:“步骤更多、总结更多、提高更多”,“同成都七中相比,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在课堂上有些知识还来不及消化,因此每天我们都会提前备课,让学生提前预习,老师在课堂将学生们的情况记录下来,直播课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巩固。”郑应秋说,这样不仅学生学到更多,对老师也是一种提升,对教案的修改、完善,新的教学思路和理念的接收,通过前端的授课老师和辅导老师的密切配合,带来“双师效应”。 打造“四个旭川” 关注学生发展 作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旭川中学一直遵循“躬行修德,展长育能”的校训,以活力旭川、文明旭川、特色旭川、真情旭川的“四个旭川”为载体,突出学风培养、个性塑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做教育,就是做良心;有良心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李卫东认为,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和朋友,不急功近利,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莽莽旭川炼我热血魂魄,泱泱中华我做铮铮儿郎……”这首由旭川蔡俊良老师和李卫东创作的校园歌曲《铮铮儿郎》铿锵激昂。“激励学生创造奋发图强的热血人生,正是活力旭川的目标。”李卫东说。同时,该校坚持开展“四节”、“两社”活动,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英语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成长“处处受到关注,时时受到激励”。雏凤文学社与天云书画社,则为文学、书画爱好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创设了接受艺术熏陶的环境。 改善环境为学生成才“铺路” 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以及市区教育局的帮助支持下,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奋斗,旭川中学的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学校占地130亩,校舍建筑5万多平方米,拥有川南高标准学生公寓、设施完善的电教实验室、藏书5万余册的图书阅览室,建有独立的学校网站,校园网络已覆盖全校。今年,在实施了校园围墙合围之后,还将完成标准足球场及40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改造。 走近修葺一新的旭川中学大门,新建的高中教学大楼在“积月潭”映衬下恢宏大气;分布在校园内的雕塑、“文化石”等营造出“尚德益志、健体成才”醇厚学风;述怀楼上的图案,则象征着今天奋发进取的学生将托起明天的太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操场一侧新建的学生公寓使学校在硬件设施改善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让素质优秀的学生,在旭川成为机遇最多的学生;让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旭川成为进步最明显的学生;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旭川成为最受关爱的学生;让被人忽视的学生,在旭川成为最充满希望的学生。”李卫东告诉记者,通过旭川人的努力,最终将把旭川办成一所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特色化学校。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6月3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