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
自贡二十八中铸团队精神促高位发展 打造一流学校
铸团队精神 促高位发展 ——自贡二十八中教师队伍建设侧记 □ 黄明鑫 本报记者 林琳 “名师铸就名校,他们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名校的闪光点和构成要件。”自贡二十八中校长黄富强感慨地说,学生选择学校,看中的不是领导而是教师,二十八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拥有一大批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拥护的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近年来,二十八中努力夯实教师队伍建设,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树起了自贡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集体备课 让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资源 “从湖心亭雪景描写过渡到故国情思的思路并不勉强,正好体现了作者特殊的心境和鲜明的个性……”针对另一名教师的质疑,万雄老师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5月24日第二节课后,记者在二十八中语文教研组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下,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 长期以来,二十八中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教研、命题,旨在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2002年,该校“集体备课”从口头讨论转变为书面交流,语文组率先尝试,收效甚好,被学校高度认可和全力推广,教育教学呈现出“集团军作战”的良性局面。 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为备课思路,以“组长分工——个体创作(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编制教学设计——资源共享——二次创作——个人执教——反思提高——检查考核”为流程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和一系列完善的保障制度,实现了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都是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每个学生接受精粹的学习内容,并能领略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师风采。 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仅去年学校就投入50多万元,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效率;今年秋季,教室多媒体也将全部投入使用。 师徒结对 让每一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两年来,在李光速老师的带领下,她虚心学习,坚持每周听课,一学期后就达到中等水平,一年半后独立上路,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简洁、明快、深入、拓展性强的教学风格。”谈起2008年才参加工作的物理教师陈春屹,林利飞副校长对她的快速成长赞不绝口。 近年来,二十八中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狠抓“师徒结对”,每年都要为青年教师组织拜师结对仪式,搞好传、帮、带工作,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进程。 “有集体备课的良好基础和师徒结对的便捷桥梁,我们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毫无保留地传下去,让年轻人少走弯路,他们也可以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教育大业后继有人。”看到年轻的徒弟已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崭露头角,出身教育世家的李光速的这番话更有深意。 如今,二十八中长期保持着10来对师徒关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名师工程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一面旗帜 驻足二十八中校园“明星窗”前,你不仅要感叹学生的朝气蓬勃,还会为该校“名师”云集而心潮澎湃,而这正是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的结果。 该工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按照“学校公开条件——大会宣传动员——个人自愿申报——教研组述职征求意见——学校评选组领导小组审核——全校教职工大会征求意见——学校评选领导小组确定名单——学校行文命名”的评选命名程序,从2002年开展至今。 “曾老师当班主任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是我们所有家长都公认的;孩子由她教导,我们是千个放心,万个舒心。”谈起孩子的班主任、“市名教师”曾彤,学生陈玮毓的家长赞不绝口。 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对“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实行动态管理,每年9月评定命名一次。2009年,学校就评选出名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37人、教学能手19人、服务明星4人,占在职教职工的57.9%。不难看出,在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下,学校为全体教师都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目前,该校已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0多人,市名教师、名校长5人,校内名教师、学科带头人40多人。在职教师老中青比例协调,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是一支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良好的团队精神是二十八中取得骄人业绩的重要法宝。”谈起治校经验,黄富强自豪地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的高位发展,以团队精神打造一流学校已成为二十八中人的共识。 通过几届校领导班子苦心经营和教师们的齐心努力,二十八中成为我市首批教学常规管理优秀级学校、校风示范学校和示范性初中,在市教育局的教育教学目标考核中连年获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获省、市各类表彰20多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2000余人次获奖。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6月1日)
以团队精神打造一流学校□ 黄明鑫 记者 陈莉媛 自贡二十八中的前身是自贡爱国大盐商侯策名于1962年创办的前进民中,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校从一所高完中转变为单设初级中学,秉持“重德、博学、尚美、求实”的校训,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教师良好的团队精神是二十八中取得骄人业绩的重要法宝。”谈起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校长黄富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学校老师集体备课、集体进行教研活动,推进名师工程,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该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为避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历届领导班子注重培养团结协作,如今,团队精神成为了二十八中人的共识和财富。 “集团军”作战 共享优化资源 2002年,学校推行的“集体备课”从口头讨论转变为书面交流,语文组率先尝试,收效甚好,被学校高度认可和全力推广,教育教学呈现出“集团军作战”的良性局面。“从湖心亭雪景描写过渡到故国情思的思路并不勉强,正好体现了作者特殊的心境和鲜明的个性。”近日,记者来到自贡二十八中的语文教研组,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认真研讨、记录,形成一个良好、融洽的交流氛围。 目前,该校已经建立了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为备课思路,以“组长分工——个体创作(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编制教学设计——资源共享——二次创作——个人执教——反思提高——检查考核”为流程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和一系列完善的保障制度,实现了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测试练习都是每个学科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精粹的学习内容,并能领略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师风采。 师徒结对 促青年教师成长 “让我们的教育经验得到有效传承,让年轻人少走弯路。”这是该校老教师李光速更愿意见到的场面。学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狠抓“师徒结对”, 每年都要为青年教师组织拜师结对仪式,搞好传、帮、带工作,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进程。 2008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陈春屹正在是李光速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两年来,坚持每周听课,一学期后就达到中等水平,一年半后独立上路,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简洁、明快、深入、拓展性强的教学风格。 同时,学校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师资培训工作,每年仅省级以上培训就有10多人。2009年秋季,学校还投入50万余元,为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率;今年秋季,每间教室多媒体也将投入使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名师工程” 让名师铸就名校 “名师铸就名校,他们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名校的闪光点和构成要件。”站在教学楼的“明星窗”前,校长黄富强告诉记者,从2002年至今,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按照“学校公开条件——大会宣传动员——个人自愿申报——教研组述职征求意见——学校评选组领导小组审核——全校教职工大会征求意见——学校评选领导小组确定名单——学校行文命名”的评选命名程序。 学校对“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实行动态管理,每年9月评定命名一次。2009年,学校就评选出名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37人、教学能手19人、服务明星4人,占在职教职工57.9%。在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下,学校为全体教师都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广阔舞台。“从优秀教师到骨干教师、名教师,离不开学校给我们营造的良好成长氛围。这个过程中,还有众多同事给我的许多帮助。”一路的成长使成为“市名教师”的曾彤难以忘怀。 目前,该校已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0多人,市名教师、名校长5人,校内名教师、学科带头人40多人。在职教师老中青比例协调,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是一支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二十八中还成为我市首批教学常规管理优秀级学校、校风示范学校和示范性初中,在市教育局的教育教学目标考核中连年获一等奖。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6月1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