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解放路中学站立潮头 探寻素质教育新途径
时间:2010/6/25 15:32:32  来源:自贡日报  自贡晚报  浏览:   字体:

站立潮头 高举素质教育大旗

——解放路中学在改革创新中前行   

□ 黄明鑫 本报记者 林琳

    有着80年悠久办学历史的自贡市解放路中学,文化积淀厚重,人文传承生生不息,被称为“教育改革的先锋”。在优良传统与变革的交汇中,解放路中学越发彰显勃勃生机,该校“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办学追求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被誉为“素质教育的旗帜”。

    “素质教育是什么?是为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为孩子一生幸福而开展的全方位教育。”校长余礼才满腔热情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掌握能够丰富他们生存智慧、情感智慧和创新智慧的理念和方法。

    在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后,学校增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了以“做人教育”为一个核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两个重点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

    更新理念  “做人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27日,七(2)班语文课堂上,教师倪粒正在进行《〈列子〉二则》的授课。“谁愿意来背诵课文?”倪粒话音刚落,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举起手来,有些还忍不住自己站了起来。最后同学们自发地分成两个小组,一人背一句,打起了“擂台”。突然,有位男同学忘记了课文,尴尬地站着。这时,旁边同学小声地提示他,而另一组的成员则鼓掌为他加油。

    “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培养做人的基本行为习惯。”倪粒告诉记者,做人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并在现实生活中贯彻执行。而学校教育,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环境,让他们在学校里,互相关照,分享智慧,分享快乐,同时也分担痛苦。

    国家“做人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学校“做人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解放路中学教师的一个共识。课堂上不再停留于课本,而是应用教材激活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经历的普通的生活事件,日常的生活事件,今天的生活事件,正在进行中的生活事件。他们的实践也证明,教学内容唯有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引起学生共鸣;唯有与自己真实经历相关,才能真情投入;唯有真情投入,才能使道德发挥对善和美的向往作用。

    如今,在解中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改变。他们由原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智慧。同时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创新途径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动脑动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尽量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使他们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是解中芶剑老师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引导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创造思维的学生。

    近年来,解放路中学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点,大力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培养身心健康的学子。学校努力倡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提升的理念正在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每年夏季开设的游泳课深受学生喜爱,该校学子在全市少儿游泳比赛中年年夺冠;每年举行的校田径运动会,师生就像过节一样,共享运动、健身带来的乐趣;学校去年参加“谁与争锋”全省百所中小学校际挑战赛获初中组总冠军;学生陈柳依参加四川省第六届艺术节获器乐类一等奖……

    不仅如此,学校还成功地摸索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坚持做人、做事、求知有机统一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学校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每年3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我为班级学校添光彩”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每年暑假开展“我为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每年12月,开展“我为长辈洗一次脚”活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优良品质;每年寒假开展“我为父母分担家务”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我们的釜溪河”研究性学习,每年清明节徒步前往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到盲聋哑学校关爱残疾儿童,为汶川、玉树灾区捐款,对口支援富顺狮市中学、板桥中学并关爱其留守学生,以及每年“全民健身,万人长跑”开幕式的大型广播操、校园集体舞展示等,把校园变成了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5月31日)

 

三位一体 探寻素质教育新途径

自贡市解放路中学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

□  记者 缪静

    “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思、敢想、敢说;教师要从原来的指挥者变为引领者,从以前的‘居高临下’,变成课堂共同的参与者、合作者、参谋者……才能利于学生对知识、人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达,逐渐形成创新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解放路中学校长余礼才提炼了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解读。

    从2002年开始,解放路中学就启动了课程改革实验,八年多来,该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明确地提出了“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的办学目标,大胆实践,不断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促进了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 德高业精

    无论对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还是当前不断深化的课改,教师都是第一位因素。

    解放路中学有一支敢打硬仗、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传承着解中的精神,他们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充满爱心、童心、责任心,富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敬业爱岗,好学善思,富有教育的智慧。

    近年来,随着大批年轻教师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为他们搭建茁壮成长的广阔舞台。仅2009年,就有1人获全省物理实验操作比赛二等奖,4人在全市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3人在全市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在中国文化经典诵读大赛中获二等奖。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干部、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学校先后派出干部、教师40余人到上海华东师大、湖南大学、北大附中等参加课程改革相关的学习、考察和研讨,加上请来专家讲学,这种“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的方式,更让教师拓宽了眼界。

    ●课堂评判 标准多元

    “对于教师而言,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改变教学行为,还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究竟什么才是“好课”、“优质课”?它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形成而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评价。”校长余礼才谈道,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师的活动,轻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表现,目标盯在认知上。那种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束缚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开放性。

    近年来,该校举办的优质课竞赛就尝试导用了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其中,“教学过程是否激发学习动机”、“教学方法是否能激发学习欲望”、“教学素养是否对学生尊重与信任,达到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等成为重要评判标准。

    这是该校课堂评价过程的一个较大突破,学校还让部分学生作为评委成员,与老师评委一起参与赛课评价。

    “新的评价方式和过程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它的功能更全面,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教师由原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智慧,因而课堂是快乐的、幸福的。”该校教师有着较为一致的感受,他们认为,评价机制的改变,还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实践证明,教师们不仅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教学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模式正在完善。

    ●德育活动 精彩纷呈

    如果不把德育工作与智育结合起来,那么整个素质教育的视角或许就是狭隘的、片面的。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解放路中学已成功地摸索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做人、做事、求知有机统一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为此,学校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每年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我为班级学校添光彩”活动,评选“解中小雷锋”和感动解中“十佳小雷锋”;每年暑假开展“我为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出“环保小卫士”“社区宣传员”“爱心小使者”;每年12月份,学校通过开展“体验亲情,学会感恩”的“我为长辈洗一次脚”活动,评选出优秀的洗脚征文并辑录成册;每年寒假开展“我为父母分担家务”活动,评选“家庭小帮手”……

    在这些体验教育中,最有特色要数《亲情体验实践活动——给长辈洗一次脚》系列活动。学校试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启迪学生明白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心存感激的道德品质;同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关注对青少年“孝敬长辈,学会做人”的传统美德的教育。

    解放路中学德育活动可谓精彩纷呈,硕果满枝,因为解中人坚信,真正的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道德修养与知识能力的完美统一。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