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蜀光绿盛实验学校春风化雨育英才
时间:2010/6/24 18:05:07  来源:自贡日报  自贡晚报  浏览:   字体:

春风化雨育英才

——记前进中的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 黄明鑫 记者 林琳

    2002年,一所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办学理念的绿色校园——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在高新区屹立起来。

    从此,“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育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并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一代新人。”的绿色教育在该校扎实开展,用绿色观念塑造人,用绿色思维培养人,用绿色生活激励人,积极为师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基。

    8年来,“行绿色教育,促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在这里开花结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卫生先进单位”、“平安示范学校”、“无吸烟单位”,自贡市“最佳文明单位”、“常规管理优秀级学校”、“教师教育先进集体”等殊荣。

    “明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发展

    绿盛学校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新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又以“明星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动的教育活动中,主动发展,主动成长。

    在班级,每周开展“班级明星”大比拼,由孩子们评选产生“进步星”、“劳动星”、“礼仪星”、“文明星”、“孝顺星”等,这些“明星”的照片也一一进入设计精美的班级“明星窗”。

    在学校,年级组每月评比“年级小明星”,学校定期评比“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艺体之星”、“读书之星”、“进步之星”等绿盛新星。

    每逢元旦、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校园“读书节”、“艺术节”、“科技创新节”、“体育节”等蓬勃开展,从不同层面给孩子搭建了一个个展示自我、塑造自我、丰富自我的舞台。今年,仅“读经典、美言行”读书节,学校就开展了38场班级比赛、7场年级组比赛,1场校级比赛。

    通过活动,“发现自己、欣赏他人”的良好氛围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片绿色空间。一大批绿盛“明日之星”在市级、省级大赛崭露头角。在去年全市艺术节中,该校获得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今年,小学篮球队勇夺桂冠。在省第六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上,110人次获省等级奖,其中一等奖25人。

    “蓝青工程” 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让教师发展,就是让学生发展、让学校发展。”绿盛学校校长周德华说,面对建校时间短、教师比较年轻的实际,学校着重内部挖潜,大力实施“蓝青工程”,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该工程采取“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选配具有经验和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名教师担当师傅,建立起“师徒协作”共同体。通过师傅指导备课——徒弟尝试讲课——师徒反思小结、修订教学设计——徒弟比赛上课——师徒总结提升等环节,确保青年教师“三年合格,五年入格,十年升格”目标实现,从而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

    在“蓝青工程”的推动下,教师之间、学科之间、部别之间校本研修经常化,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科研课题开发不断深入。每年,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课、结对教师展示课、课题研究课交替进行,“推门听课”、课堂开放蔚然成风,每年人均听课都在50节以上。这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制,大大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学校还不断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先后邀请、承办国家、省、市专家学者100余人次到校讲座,派出20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学习培训,并通过参训者写一篇心得体会、进行一次交流、上一堂汇报课“三个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培训效果。

    “鼓励教师在科研中寻求新的支点,追求更高、更快的发展”是绿盛教师教育的一大亮点。近三年,学校就添置了15万余元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供教师借阅,加速科研成果的生成和转化。8年里,该校先后有3个市级课题结题,市级以上在研课题常年保持在两个以上;教师100余篇论文(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16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5月28日)

 

“让教师发展,就是让学生发展”

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大力实施“蓝青工程”,走特色办学之路

□  黄明鑫 记者 缪静

    2002年建校的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以“行绿色教育,促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步入我市基础教育的先进行列。其中,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教师队伍格外闪亮。近日,记者走进该校对其大力实施的“蓝青工程”及“明星教育”等特色办学方式进行了采访。

    挖内部潜力  “蓝青工程”加速专业成长

    “教师素质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教师发展,就是让学生发展、让学校发展。”绿盛学校校长周德华谈起了自己的教学观。

    面对建校时间短、教师年轻化的实际,该校内部挖潜力,大力实施“蓝青工程”,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采访中,一段“红”遍全校的“师徒教师”故事,掀开了绿盛学校多举措强化“加速教师成长”的一角。

    “徒弟就是干女儿!”副校长杨景华一语道出这对师徒之间的“亲密”。

    “三年来,‘师傅’对我无微不至,从观念转变到策略指导,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机智运用……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有‘干妈’的心血。”青年教师张全丽激动地谈起“蓝青工程”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带徒弟虽然要花时间,但我们收获也不少,和他们在一起很幸福,一时没看到她,就想着去找,这个‘女儿’我是认了的;另一方面,自我更新、提升的内驱力更加强烈,克服了职业倦怠。”师傅刘志聪对此更有一番理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青工程采取“骨干引领”、“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名教师担当师傅,建立起“师徒成长”共同体,通过师傅指导备课——徒弟尝试讲课——师徒反思小结、修订教学设计——徒弟比赛上课——师徒总结提升等环节,确保青年教师“三年合格,五年入格,十年升格”目标实现,从而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

    在“蓝青工程”“教师三万工程”的推动下,教师之间、学科之间、部别之间校本研修经常化,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科研课题开发不断深入。

    课题研究   让“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

    每学期,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课、结对教师展示课、课题研究课、优质课竞赛交替进行,主讲教师在80%以上,“推门听课”、课堂开放蔚然成风,每年人均听课都在50节以上。这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制,已经为该校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创造了条件。

    同时,学校不断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先后邀请、承办国家、省、市专家学者100余人次到校讲座,派出20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学习培训,并通过参训者写一篇心得体会、做一次交流、上一堂汇报课“三个一”活动,进一步扩大培训效果。

    绿盛学校不仅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更鼓励教师在科研中寻求新的支点,追求更高、更快的发展。近三年,学校就添置了15万余元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供教师借阅,加速科研成果的生成和转化。

    八年里,该校先后有3个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市教育局教学成果奖,市级以上在研课题常年保持在两个以上;教师100余篇论文(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刘祖梅、曾琳玲等16位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副校长杨景华将一系列围绕提高教师素质“工程”的指导思想归纳为这四个关键词,他认为:“要把教书匠培养成教育学者,实现综合发展,只有这样,教师的发展才是全方位的,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明星教育”  点燃学生青春活力

    绿盛学校始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新三好学生的基础上,以“明星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动的教育活动中,主动发展,主动成长。

    在班级,每周开展“班级明星”大比拼,由孩子们评选产生“进步星”、“劳动星”、“礼仪星”、“文明星”、“孝顺星”等,这些“明星”灿烂的照片也将一一进入设计精美的班级“明星窗”。

    在学校,年级组每月评比“年级小明星”,学校定期评比“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艺体之星”、“读书之星”、“进步之星”等绿盛新星。“明星教育”让学生尝试了成功,收获着成长。

    ■后记:我们看到,绿盛学校“蓝青工程” 、“明星教育”提纲挈领,绿盛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关注和体现,为该校人文、绿色、生态校园注入了深刻内涵,为学校内涵发展、学生和谐发展夯实了基础。

    目前,一个占地81亩,总建筑面积31800平方米,69个班级,学生3300余人规模的现代化标准化的崭新的“绿盛南湖校区”已进入建筑规划设计阶段。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