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教育风采 >> 名师名校 >> 浏览文章  
塘坎上小学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路径
时间:2010/6/24 17:35:18  来源:自贡日报  自贡晚报  浏览:   字体:

课堂和谐促孩子成长

——塘坎上小学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路径

□ 范爱婷 范雪松 黄明鑫 本报记者 林琳

    被誉为“冠军摇篮”的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凭借“校园美,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教改实,质量高”,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学校、省校风示范校。

    2008年以来,该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学研究课题,巧妙将教学达标、教研活动进行整合,课堂得到优化,质量得到提高,奏响“人文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生个性发展和谐”华美乐章。

    教研促进课堂讲效益

    5月20日,学校语文组老师在会议室里,围绕“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这一主题争相发言,激烈讨论。这是塘坎上小学开展的一次常态化校本教研活动。

    自学校确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以来,各学科教研组便围绕课题展开“有效课堂”研讨活动,在尝试教学环节的变革、关注课堂教学的层次与结构、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

    学校分学习团队开展理论研讨、小组实践、成果呈现三个阶段的教研专题活动。每一个学习团队都有重点研究内容,每一位成员都有明确的研究课题。

    检查助推课堂求效益

    21日上午第一节课,二年级5班教室里,何燕玲老师在板书,学生在诵读,他们全然不知,校长已从后门进来,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记录着。“你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喜爱,教材的难点还要不断突破。”课后,校长尹萍与上课教师交谈,并就几个教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这是塘坎上小学教师开门上课、校长随堂听课,强化课堂教学情况督查的一幕。近年来,该校建立了督查指导制度,成立了以名教师、省市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督查小组,实行推门听课。督查组成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入课堂,与上课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学校行政班子成员也定期、不定期开展推门听课,跨年级、跨班级督促指导课堂教学。

    “我校把推门听课与公开教学看成是教学研究中的一组并蒂莲花,在随堂听课中促进公开教学,由公开教学来带动随堂听课,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尹萍说,督查组除了进行随堂督促外,还对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质量等方面开展立体检查和评比,让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督查了课堂教学情况,又达到了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

    “这两年,孩子几乎都没有家庭作业,回家就是练练琴打打球,很轻松,成绩还明显提高了呢!”该校学生家长高兴地告诉记者。

    家长们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学校开展课题教研以来,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的成果。“自从我校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以来,课堂效益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尹萍表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规,没有终点。

    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守好课堂主阵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更加关爱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科学的教学模式,确保课堂40分钟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得到了更广泛的训练和拓展。

    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有效推动下,塘坎上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累累。近几年先后获全国等级奖4项,获市一等奖140项、二三等奖23项,获区级奖101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54人次获国家级奖、137人次获省级奖、176人次获市级奖。学校代表队多次获得市“萌芽杯”足球赛冠军、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市校园集体舞比赛一等奖。

    采访结束离开学校时,“冠军的摇篮”还在记者心中萦绕,正是一流的管理、良好的师资、科学的教法、不懈的探索成就了塘坎上小学无数的“冠军”老师、“冠军”学生;正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引领着塘坎上小学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摘自《自贡日报》2010年5月25日)

 

奏响优化课堂的和谐乐章

自流井塘坎上小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新路子

□范爱婷 记者 缪静

    一堂生字课,“拆”分出了十余个课外延展的学习点,枯燥的“识字课”变成踊跃的“互帮课”、“拓展课”,让孩子们变得热情十足……21日,在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二年级五班的语文课上,记者亲身感受了一回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该校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已贯穿在该校的各科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研促进课堂“讲”效益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作为一种“常态”,一直在学校展开。日前,数学组的老师们围绕“如何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这一主题争相发言,热烈讨论。

    校长尹萍介绍,从学校确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始,各学科教研组就围绕课题全面展开“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在尝试教学环节的变革、关注课堂教学的层次与结构、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分学习团队开展理论研讨、小组实践、成果呈现三个阶段的教研专题活动。

    “每一个学习团队都有重点研究内容,每一位成员都有明确的研究课题,‘有效课堂’深入人心,人人探索‘课堂有效’”。尹萍用一句话浓缩了开展这种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成果。

    ●骨干引领课堂“出”效益

    时间追溯到2009年4月23日,一阵欢声笑语飞出了四年级五班的教室,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衬托得更加充满生气。

    全市“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课在该校举行,该校教师、全市优秀青年教师游小玲献上了一节展示课。她运用先进的教学多媒体、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动态变化中,进行合理猜想;在操作验证中,进行理性思考;在实践运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堂数学课变成了一堂游戏课,把小小的教室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枯燥的数学知识,也赢得了现场的市区教学专家、听课教师的高度赞誉。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大学科建设工作力度,使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塘坎上小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活动。骨干教师们有着丰富的课堂组织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在充分展示个人教育才能和教学风采的同时,更起到了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副校长彭维娜介绍说,学校开展教学课题研究活动以来,全体教师参与研究活动,促进了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的积极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有效推动作用。

    ●检查助推课堂“求”效益

    2009年6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六年级三班教室里,李晚秋老师正在认真板书,学生们认真诵读着课文……他们全然不知,校长从后门进来,坐在了教室最后一排,也在认真记录着。“你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以后要多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下功夫。”课后,校长与上课教师交谈,还就几个细节的教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这是塘坎上小学“教师开门上课、校长随堂听课,强化课堂教学情况督查”的一幕。据了解,该校建立了督查指导制度,成立了以名教师、省市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督查小组,实行“推门听课”。督查组成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入课堂,与上课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行政班子成员也会定期、不定期开展推门听课,挂年级、挂班级督促指导课堂教学。

    校长尹萍告诉记者,“我校把‘推门听课’与‘公开教学’看成是教学研究中的一组并蒂莲花,在随堂听课中促进公开教学,由公开教学来带动随堂听课,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据介绍,该校的督查组除了进行随堂督促外,还对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质量等方面开展立体式检查和评比,让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还能达到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把握四十分钟“要”效益

    “这几年来,娃儿每天回家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回家可以练练琴,打打球,很轻松!最重要的是,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塘坎上小学五年级学生卢志尧的家长高兴地告诉记者。

    家长们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学校开展课题教研以来,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的成果。“自从学校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以来,课堂效益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校长尹萍向记者介绍说,“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规,没有终点。”

    一直以来,该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点,守好课堂主阵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更加关爱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科学的教学模式,确保课堂40分钟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得到了更广泛的训练和拓展。

(摘自《自贡晚报》201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