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教体要闻 >> 浏览文章  
修学分选课程 我市普高今秋推行新课改
时间:2010/2/1 11:57:24  来源:自贡日报  浏览:   字体: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学分制管理,高中三年达到144分方能毕业;高中生们将拥有选课权,拥有个性化课表,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手册……
  
  2004年,高中课改已率先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市启动试验,四川是全国最后一批进入课改的省份,今年秋季起,我市普通高中一年级将全部实施课程改革。日前,记者就高中课程改革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春。
  记 者: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徐晓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原有课程也存在一定弊端,不再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将以人本思想改革重新设置课程,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知识,更乐于接受知识。整个高中教育发展从外延转向内涵发展,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才。
  记 者:这次课程改革将主要带来哪些变化?
  徐晓春:总的来说,此次改革有五大方面,五大方面层层相依,环环相扣,不容分割。
  一是课程结构改革,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普通高中课程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二是课本的改革,即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教学方式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五是评价方式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记录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记 者:课程结构改革是指哪些内容?
  徐晓春:课程结构改革最主要的是改革后将设置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实践活动。每个学习领域将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比如说“艺术”这个学习领域,就可开设音乐、美术类课程。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也能更好指导教师教学。
  大体说来,以上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15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是新增设的科目。
  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通用技术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此外,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三年中学生还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记 者:普通高中课改的教学方式有哪些变化
  徐晓春:教学方式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次改革也专门有经费培训老师,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记 者:高中课程改革后,学生高中毕业要达到哪些要求?参加高考有什么变化?
  徐晓春: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八个领域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必修部分学分共116学分;选修部分是供学生选择的、旨在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的课程。选修部分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学习模块;必修部分和选修Ⅰ的课程标准由国家制定,使用的教材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选修Ⅱ课程是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的若干学习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至少要获得28个选修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能毕业。
  至于大家关心的高考招生制度,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省教育厅正在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力争在2011年春季前制定出台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高考和高校招生录取新方案,总的精神是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因此学生对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入与了解,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培养锻炼起来的素质能力将必然与高考发生一定联系。对此,省教育厅已于2009年10月在《关于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原则”,“不得擅自跨市(州)招生”,“对原经批准可跨市(州)招生的学校,进行清理规范”,目的在于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有利于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并与新的高考及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