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教体要闻 >> 浏览文章  
“督”出优先发展 “导”出教育均衡
时间:2009/11/30 11:41:20  来源:教育导报  浏览:   字体:

 

“督”出优先发展 “导”出教育均衡

——自贡市以“督导评估”为载体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展自贡行之一

     ◆开栏语◆ 

    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最佳境界,是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城乡。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自贡市教育科学发展的系列报道。虽然自贡市的探索还在日臻完善的过程中,但给其他地区提供这样一个样本,相信具有一种参考的价值。

    这几年,“督导评估”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普九”一样,成为学校师生和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新名词。在这一由国务院统一部署的行动中,自贡市不仅在教育事业上获得大发展,区县政府也得到“全优”成绩,实现了多赢。自贡教育在“督导评估”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怎么实现的?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督导评估促进教育经费大投入,大投入带来区县政府“全优”成绩

    在自贡市,督导评估成为教育人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成为一段佳话。

  2007年,自贡市自流井区接受督导评估,被评为“优秀”,并成为全省十大“义务教育先进县”之一。

  2008年,贡井区和沿滩区接受评估,双双被评为“优秀”,沿滩区还被评为全省四大“义务教育先进县”之一。

  2009年11月2日至4日,大安区接受了督导评估。“结果还没有出来,估计‘优秀’毫无问题。”大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其明自信满满地说。

  2010年,将轮到富顺县和荣县。自贡市下辖四区两县,富顺和荣县是最后接受评估的,目标也毫不例外地被定为“优秀”。

  “自贡市已接受评估的3个区,全部都是优秀,而且两个区被评为‘义务教育先进县’,这是极为罕见的。”自贡市教育局局长赵兴明说。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全优”的成绩是靠钱砸出来的。“督导评估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区县政府真正挑起了教育投入的重担,经费投入增长的幅度前所未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贡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春说。

  接受督导评估以来的这几年,自贡市对教育的投入共计5亿余元。这相当于过去十年教育投入的总量。与此对应的是,自贡市人均财力在四川省连续多年处于靠后的位置。

  “接受督导评估的区县政府纷纷铆足了劲投入教育,教育发展超越了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教育优先发展。”赵兴明说。这一现象被当地老百姓形象地表述为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又一次普九”。

  督导评估结束后,部分区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减少了,反而增加了。沿滩区2007年和2008年一共投入4000余万元。该区在2008年获得督导评估“优秀”,并被评为“义务教育先进县”,在此后的2009年一年的投入就接近4000万元。

  1997年,自贡市全面普九。此后的大约10年时间,自贡市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普九后,政府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非常少,仅仅局限于修修补补,维持现状。设施设备、实验器材等根本没有购置。”陈其明说。

  2005年,陈其明开始担任大安区教育局局长。他通过调研发现,大安教育存在危房多、债务多、代课教师多、设施设备缺得多、遗留问题纠纷多等“五多”难题。

  为了迎接督导评估,大安区政府三年内连续投入9000余万元,购置实验设备还花了500多万元。大安区的教育规模并不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计85所,学生仅4万余人,这样的投入已经足够让大安区的学校改头换面。

  “普九后的14年来,这次的督导评估是大安区教育史上最重大的事件。”陈其明说。“我们一共新建了村小21所,还改造了几十所学校。督导评估后,大安区再也找不到破烂的村小了。”

  2005年以前,大安教育在自贡市内处在“尾巴上”,一直是“吆鸭子”的角色。如今,陈其明底气十足地说,“督导评估后,我们走到了自贡市的前列。”  

  督导评估促进了均衡发展,硬件软件得到全面提升

  11月20日上午,记者经过一路颠簸后来到沿滩区瓦市中学。这所单设初中学校依傍在一个小湖泊边,崭新的教学楼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格外宁静而富有书香气息。

  瓦市中学是沿滩区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在2005年的自贡市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富顺县划归沿滩区。因为多年没有投入,瓦市中学的校园显得荒凉而破败。“操场是泥巴地,周围是烂石头,一到假期就杂草丛生。”该校校长罗岗说。

  如今,瓦市中学已借“督导评估”的东风获得新生。“2007年,花40万元修了食堂;2007年,修操场花了约40万元;2009年,修建教学楼花了200多万元;预计投入165万元的学生公寓也已破土动工……”罗岗对记者说,“现在学校修得这么漂亮,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压力就大了。”

  曾经破烂的山区边远学校一下子就变得宽敞漂亮了,这让自贡教育人津津乐道。“现在,我们的村小、中心校跟城市学校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更宽敞,更漂亮。”赵兴明说。

  沿滩区教育局长林春海在接受督导评估的时候说:“无论多么偏远的学校,随便你们抽查。”这份自信的背后透露的是,沿滩区教育均衡发展已基本实现,至少是硬件上基本均衡了。

  “评估以前,办学条件总体来说是比较差。评估前后,完全两个样,薄弱学校的提升特别大。总体来说,教育的发展至少提前了5年。”陈其明说。

  “几个月前,凤凰学校还是杂草丛生;几个月后就宽敞漂亮了。”自贡市政府教育督学江久可说:“江姐小学也是一样,以前是尘土飞扬,现在铺上了塑胶跑道。”

  “督导评估,促进了均衡。督导评估并不直接指向均衡,但是督导评估要求区域内教育的整体提升。如果不均衡,怎么整体提升?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的提升。”赵兴明说。

  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职责、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六个方面。

  虽然督导评估带来的直观感受是经费投入的急剧增长,但绝不局限于此。“督导评估不仅是办学条件的改造,不仅是硬件的均衡,而是全方位的均衡。特别是注重农村学校的改造,注重区域内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区域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均衡发展。”赵兴明说。

  “不仅是‘督’出了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把党政领导对教育的热情和关注度点燃了;更重要的是‘导’,学校软件水平、管理水平也提升了,学校特色更加突出。”徐晓春说。

  目前,大安区依托全国仅有的“江姐”“恐龙”“燊海井”资源,深入挖掘大文化内涵,全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特色彰显”的局面。

  督导评估不是“尚方宝剑”,还需教育部门出谋划策积极推动

  自贡市一位参与全省督导评估的专家为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川东地区的一个案例:在一所接受督导评估的学校,我们想去看看图书馆。学校领导说,管钥匙的教师正在上课。我们说,等他下课后再去看。下课后,学校领导回话说,老师回家了。我们依旧不依不饶:那就喊他回学校来开门。结果,图书馆的门一打开,里面乱糟糟的,只有少量凌乱的书籍,感觉很长时间都没人进去过。

  这位专家说,在接受督导评估过程中,个别地区仍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要合格太容易了,要应付也很简单。卫生打扫一下,资料整理一下,就能过关。”赵兴明说:“但是,这样敷衍了事,最后吃亏的还是教育。”

  实际上,督导评估并不是“尚方宝剑”,并不会必然地带来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个过程,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为党委政府着想,出谋划策,积极推动,有所作为。

  2007年,曾担任县长、县委书记、市委副秘书长的赵兴明走上自贡市教育局局长的工作岗位。他上任之后,新的教育局领导班子将督导评估列为任期内的五大目标之一。

  督导评估跟区县政府一把手评优评先挂钩,“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为党政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赵兴明说:“实际上,督导评估是全国统一行动,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地方政府依法履责,没有推辞懈怠的理由。这不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下级教育行政部门,而是上级政府评估下级政府。”

  在自贡市教育局的积极推动下,自贡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教育督导评估责任书》。《责任书》明确:达到“优秀”的,全市通报表彰并奖励经费200万元;达到“良好”奖励100万元;“合格”的只补助20万元工作经费;“不合格”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区县主要领导作出书面检查。

  在自贡市的四区两县中,贡井区的经济基础是最差的。最初,贡井区信心不足,将目标确定为确保合格,力争良好。同年,接受督导评估的沿滩区将目标定为优秀。结果,贡井区“刹不住车”,将目标改成了优秀。到了2009年,大安区比贡井区经济基础略好,良好也不行了,直接就定为优秀。各区县形成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

  2010年,富顺县和荣县即将走向督导评估的舞台。富顺县提出县本级财政“保五争六”,也就是说一年中至少要为教育投入5000万元。荣县则打算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先向公司举债兴建学校,然后逐步偿还。

  赵兴明说:“只要是我有权利支配的钱,都往督导评估上倾斜。”自贡市把中央和省级的经费支持以及市本级的投入随着督导的进程予以倾斜,以此调动区、县政府和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大安区接受督导评估,自贡市给了近2000万元。

  赵兴明一直强调,督导评估是载体,而不是目的。督导评估,“督”出了教育优先发展,“导”出了教育均衡之后,教育部门还是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是最终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办学要有水平,教育质量要上台阶。”(本报记者  杨钢  李益众  实习生  王和斌)

  ◆  背景 ◆  

  2006年6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意见的通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实施了《关于对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规定,督导评估工作从2006年开始进行。全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任期内原则上都要接受一次省级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列入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有关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督导评估让县(市、区)政府真正承担起了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让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被老百姓形象地表述为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又一次普九”。

 

 

原载《教育导报》(200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