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区县(学校)信息 >> 浏览文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富顺教育大发展
时间:2008/10/30 13:00:02  来源:市教育记者站 富顺县教仪站  浏览:   字体: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富顺教育大发展

    富顺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丰厚,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富顺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贯彻“一纲五法四决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育政策不断惠民: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政府投入日益增长;2004年,开始实施“两免一补”,对义务教育段部分学生实行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始,对农村义务教育段全体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现在每学期小学、初中学生分别只交书本费15元和20元,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并按照政策对农村中职学生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

    师资素质明显提高:1998年实施“两制”改革,干部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达86.5%;分别有市、县“名教师”16人和30人、“名校长”5人和6人,有特级教师20人;近三年来,我县有1350人次教师获国家、省、市家级表彰;有463人次教师获国家、省、市家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奖。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王麟秋、全国优秀教师李泽君、刘家强等优秀教师。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富顺县于1986年完成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1996年普及实验教学,投资近1000万元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战10年,于1997年11月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任务,投资近8000万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标志着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新世纪后,教育投入迅速增长,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1亿多元,校舍维修改造投资近50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8万余平方米;财政投入,1978年372.5万元,2007年24630.8万元;信息化建设,2005年、2007年被确定为为“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县”,近三年配备项目学校“模式一、二、三” 200多个点。

    高中教育发展迅猛:1978年,在校中小学生16.2万人,教师近5 000人;划出5个乡镇和3个直属学校后,2007年,在校中小学生15.6万人,教师5870人。其中高中段,1986年,招生1452人,在校生3580人,教师234人;2008年,招生6255人,在校生17396人,教师948人。特别是近10年来,高中在校生人数增加了近6倍,从1998年的87个班3964名学生到2008年已增加到321个班17396名学生,高中教师人数从321人增加到948人;高中高考本科升学人数从1998年的520人到2008年增加到2109人,10年跨了三大步。

    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03年2月,富顺二中正式被省教厅授牌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富顺一中创建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富顺三中、永年中学相继建成市级示范高中,富顺师范与城关中学成功合并,且已建成市级示范高中;福源灏职中为省级重点职高。2006年,东湖小学创建为“四川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和“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

    信息化建设上台阶:近年来,我县以“天地合一”的网络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强网络环境资源建设。一是继2004年首批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在全县试点成功后,2005年富顺成为全市第一个“远教”项目县,2007年再次被确定“远教”项目县,为全面建设全县各校的“天网”系统——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站创造了条件,目前共申报定点建设项目“模式一”150个点,“模式二”108个点,“模式三”42个点,共争取国家的项目投入766.53万元。二是建有信息化网络教室170间,多媒体教室123间,教师课件制作系统235套。三是加快了教育城域网和中心资源库建设的步伐,依托因特网,以教育城域网数据交换中心为中心,逐步实现各学校网络出口统一,IP地址、域名命名统一,学校主页托管统一,形成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起了全县教育的“地网”体系。2005年全县基本完成了教育城域网数据交换中心和中心资源库的建设,开通了富顺教育网站,搭建起了教育行政管理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全县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已实施,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平台搭建完成并投入了使用。四是重点抓好了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学校校园网、信息化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课件制作系统的建设工作,以示范校的建设带动全县各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富一中、富二中、东湖小学的校园网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关中学、实验小学、华英实验学校的校园网也正在完善当中。富一中创建为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校,东湖小学成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五是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近几年共举办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95期,4800人次;并以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竞赛活动为载体,提高师生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全县共承担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学校有4个,承担信息技术教育省级课题研究的学校5个,市级课题研究的学校有4个。

    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一是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988年8月城关镇英雄路小学和新民路小学两所民办学校合并组建为公办五府山小学,县文教局、城关镇人民政府联合向全县公开招聘该校校长;1989年富顺县文教局率先面向教育系统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10名工作人员;县教委重视对学校干部的管理,1998年对学校干部职数、任免程序作了规定;2000年学校公选校长时除了以上的程序外,增加了笔试的内容,富顺县技工校2000年改制,县委、县府决定在原址组建一所县直属初级中学校,校长在全县公选,通过笔试、治校演讲答辩和组织考察,郭再虎选聘为校长;随着改革的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深化,县委组织部2004年起直属学校公开竞聘校长发展到校级干部(正、副校级长)也采用党政干部选拔实行的“两推一述”办法,具体操作为:第一轮无记名投票推荐产生推荐人选,被推荐人个人陈述,第二轮无记名投票推荐产生考察对象,把考察对象公示5天无异议的,由领导组派出人员组成考察组进行考察并形成考察材料,报县委组织部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任命。二是教职工管理不断加强。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县教委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中实施教职工“优化组合”,即各学校根据事业规模,定编、定岗、定员、定责,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学目标任务和校长职责由县教委制订,小学和乡中目标任务和校长职责由各区  (镇)教办室制订,并据此进行考核,每学年考评两次,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校内实行目标管理,由学校党、政、工集中研究决定,由校长负责执行;2002年 6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 2004年8月起,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职工聘用制至今。三是根据发展需要调整机构。2001年7月教育系统实行机构改革(简称机改)。在机改中,撤销了原16个区、(镇乡)教办室132名工作人员全部安排到学校。确定了30个镇(乡)中心校和1个教育工作室(富世镇),行使辖区内各校的教育、教学等管理职能。2008年实施镇乡教育体制改革,7月,撤消了原26个镇乡中心校,新建了9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心校,分片管理、指导镇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一是高考成绩逐年上升。1986年考上专科的仅368人;2001年,全县高考一次上线专科突破千人大关,为1153人,富顺二中王孝飞夺得全市理科“状元”,县委、县政府在教师节召开高考表彰会;2002年, 2404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首次达1096人,富顺二中邹文博同学夺得全市高考文科“状元”;2003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共2315人,本科上线人数达1148人,上专科线以上人数首次突破两千人大关,达2263人,居全市四区两县第一名,富顺二中陈汉同学一举夺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县委、县政府召开“2003年高考总结表彰会”,嘉奖教育局以及奖励富顺二中、富顺一中、富顺三中、高级中学等学校;2004年,全县2985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三段以上学生达1121人,上线率37.55%(高出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上专科线填报线人数达2909人,上线率97.45%;2005年,高考参考学生总计4353人,上专科填报线人数达4282人,占应考人数98.4%,其中本科以上的学生达1645人(占应考人数37.8%。注:全市平均为32.3%,全省平均为19%),由于成绩突出,县委、县政府于9月8日召开2005年高考表彰大会,富顺二中、富顺一中评为一等奖,富顺县城关中学、富顺县永年中学评为二等奖,富顺县教育局为特别奖;2006年,再次喜获丰收,高考参考人数4669人,上专科填报线人数达4350人,占应考人数93.2%,远远超过省平均46.9%的水平,其中上本科线人数为1665人,上线率为35.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7.4个百分点;2007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全县本科上线总人数达1776人,上线率达35.72%,超出全省平均14.72个百分点,再次刷新富顺高考历史记录,其中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355人,比去年净增144人,增幅达68.2%,并有部分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2008年,高考又有新突破,一是本科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我县今年本科文考上线2109人,比去年净增333人,这是我县高考历史的又一新突破,二是特优生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在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全市文科前20名,我县有11名;全市理科前20名,我县有8名。二是狠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涌现大批优秀学生。如:第21、22、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89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奖,名列全市之冠,且每年都有全国等级奖。培养了被誉为“四川张海迪”的赖雨、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名人财富排行榜”的郭敬明、“中国小英雄”汤怀、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十强选手、成都唱区冠军谭维维、2006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杨梅和“四川省优秀少先队员”雷莉红等优秀学生。

    城乡统筹促进公平:城乡统筹的实施惠及100万人民,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教育公平;“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的实施缩小了城乡差别;富顺二中主体教学楼拔地而起为创建“川内名校”添砖加瓦;特殊教育学校的启动让600多名残疾儿童接受优质教育;县城西区九年制学校的建设让更多孩子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平台;职教中心的启动必将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富顺教育发展迅猛,成效显著,取得了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继续指导、关心、支持与帮助,富顺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更加灿烂的春天;我们相信,有全县广大教职工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共同奋斗,富顺教育必将越来越让全县人民满意!

                                                                   (富顺县教育局   罗芝家)